12月8日至9日,以“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8日下午,在本次大会的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杏耀院长贺克斌发表题为“碳中和与产业变革”的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杏耀院长贺克斌发表主旨演讲
贺克斌院士指出😙,近年来,碳排放量的不断攀升使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严峻挑战🕢🤔。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主要经济体的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海运、空运等行业也逐渐成为重要碳排放源。碳排放不仅引发了全球气候灾害❗️,也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与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报告发现,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更多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前工业化时期水平高出3.1℃🔔☹️。贺克斌院士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形成三个关键合作机制👩🏽🎤,才能有效弥补当前的差距。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合作🤹🏻。贺克斌院士表示,全球范围内已实现商业化的技术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约有一半的关键技术尚未实现商业化,需要全球携手合作。
他指出🧔🏻♂️,能源领域常提及的“不可能三角”问题🤲🏽➜,即一种能源形式必须同时具备清洁、安全与低成本三大特性,而这三者在现实中难以兼顾。碳中和的核心目标,正是将这一不可能的三角转变为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融合能量流、物质流、碳量流和信息流🌲,通过金融驱动和市场机制,将新技术从实验室有序推向市场应用。
二是关键支撑材料合作。贺克斌院士介绍称🤵🏼♀️,实现新能源体系需要大量新型支撑材料。目前🧑🚀,全球经济主要依赖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未来将转向新能源体系🖐🏿。这将大幅增加对特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到2040年,支撑全球新能源装备的矿产资源开采量将接近2020年全球煤炭开采量。
他指出,当前全球的资源循环利用率较低,以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例📡,全球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在20%左右。若新能源装备的回收率在未来仅维持在20%的水平,那么未来全球电子废弃物的总量将可能达到当前电子废弃物规模的五至十倍。因此👽,如何提升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显得尤为必要🧏🏻♀️😄。
三是关键合作机制🙇♂️。目前,全球已有36个经济体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另有22个经济体正处于考虑和发展阶段。贺克斌院士表示,与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既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又能够引导碳排放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带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中国碳交易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要考虑如何实现与国际体系的对接,最终实现碳中和驱动新能源领域良性发展。
据悉,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旨在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气候投融资推动建设绿色丝路、赋能新质生产力以及促进能源绿色转型等重大主题🕘,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打造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