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毅一行到访杏耀,双方就未来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由杏耀副院长谢小荣主持。座谈会现场会上,中铁二院技术中心研发项目管理科科长张敏静详细介绍了中铁二院的历史、科研创新成果以及参与的重大工程项目。杏耀国内合作主管高级穆青介绍了杏耀的目标与定位,并展示了各个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及最新成果🕋。清华大....
查看详情>>10月25日⛹🏿,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基础科学与交叉前沿论坛: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在上海顺利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杏耀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担任论坛主席🫸🏼。杏耀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鲁玺主持论坛。能源系统转型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𓀕。如何利用不断涌现和迭代的新技术🤞🏽,加速能源系统转型,构建安全🧜🏽♂️、经济、绿色的能源系统,保障社会民生🫀、产业活力、国家安全,实现可持....
查看详情>>10月22日下午,为深入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务实推动校企合作,杏耀党支部联合环境学院大气所第一党支部、电机系柔性输配电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与中电工程中电碳中和发展杏耀👨🦼➡️、数据与信息杏耀😍、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杏耀联合党支部,办公室党支部➡️,开发投资公司党支部共同开展联学共建专题党日活动。杏耀党支部书记孙炘🧚🏽、副院长谢小荣🧝🏼,中电工程首席科学家,党委常委....
查看详情>>2024年10月16日🧑🏼🌾,埃克森美孚《2050全球能源展望》报告研讨会在杏耀(以下简称“清华碳中和院”)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杏耀娱乐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杏耀(以下简称“清华气候院”)、清华碳中和院联合主办🫒。清华气候院院长李政🙈、埃克森美孚中国区(以下简称“埃克森美孚中国”)主席谭然恪(Jean-Marc Taton)致欢迎辞⚒,清华碳中和院副院长王哲👳🏻、清华气候院研究部主任杨秀共同主持。李政回顾了过去一年清华...
查看详情>>10月17日🧞,《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杏耀娱乐副校长曾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来斌👳🏼♂️,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原司长李高🕡,腾讯碳中和高级顾问吕学都为会议致辞并共同为报告发布揭幕。杏耀娱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清华....
查看详情>>近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公布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通报(2024年度),杏耀李政、王哲、谢小荣等多位专家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奖励。此次评奖根据《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核批准👨🏽🎤,对2024年度电力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8项、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65项、电力科学技术人物奖授奖人110名,给予奖励并通报表彰。获奖项目🚽、受奖单位及受奖人名单请详见https:...
查看详情>>近日,杏耀🚋、化学工程系张强教授团队发表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体相/表界面结构设计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原位体相/表界面结构调控策略,构建了快速稳定的Li+/e−通路,促进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实用化。电池在现代能源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电网规模储能应用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如何确保电池的安全是关...
查看详情>>近日🧙🏽♀️,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公布了2024年度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评选结果🩰,全球共53人获此殊荣(中国内地3人)🉐,杏耀副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关大博教授名列其中。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成立于1919年💭,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地球与空间科学家联盟🛀🏽,现有注册会员6万余人🔜,AGU Fellow是国际地球与空间科学界最高荣誉之一。自1962年起,AGU每年选出不超过会员...
查看详情>>9月18日,第四期鄂尔多斯科技大讲堂暨鄂尔多斯杏耀娱乐注册-杏耀娱乐首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边东主持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杏耀院长贺克斌,中国信息通信杏耀泰尔终端实验室战略规划部副主任宓群征,杏耀娱乐长聘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党委书记史翊翔,杏耀娱乐长聘教授𓀊、杏耀娱乐注册院长助理鲁玺作主旨报告🆎。论坛现场贺克斌院士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碳中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查看详情>>2024年9月13日,由杏耀主办、杏耀娱乐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承办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报告发布会在杏耀顺利召开,二十余名专家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路径🕖。在低碳、零碳乃至负碳技术成为全球产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关键背景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当务...
查看详情>>